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全本免费阅读_隐形冠军在线阅读无广告

时间:2017-01-13 09:06 /免费小说 / 编辑:云罗
主角叫隐形冠军的小说叫《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是作者邓地/万中兴倾心创作的一本娱乐明星、赚钱、阳光风格的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企业概况 三一重工 普茨迈斯特 成立年份 1994年 1958年 总部所在地 中国·畅沙 德国·斯图加...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小说主角:隐形冠军

更新时间:12-13 08:47:49

所属频道:男频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线阅读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第20节

企业概况

三一重工 普茨迈斯特

成立年份 1994年 1958年

总部所在地 中国·沙 德国·斯图加特

公司质 公众公司(2003年) 公益基金控股

主营业务收入 约3.2亿美元(2004年) 约7.6亿美元(2004年)

员工人数 约5000人(2005年底) 2500人(2004年底)

产品线 混凝土拖泵、泵车、路机、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等 混凝土拖泵、泵车、高清洁设备、灰浆机、工业泵等

核心产品占销售额比重 约80% 约80%

海外业务占销售额比重 4.3%(2004年) 约90%

核心产品全市场份额

---------------

案例:普茨迈斯特VS三一重工(2)

---------------

谨慎的德国人真正在中国建立子公司的时间有点晚,那是在1995年底。随即,普茨迈斯特在上海松江建立了它的全第三家生产厂,表明它对迅速增的中国市场的重视。然而有反讽意味的是,恰恰从这个时候起,中国本土厂商的量开始以更的速度膨。所以尽管普茨迈斯特在中国的销售额在随的几年里有所增,但是市场占有率却一直面临下降的趋。到2004、2005年,普茨迈斯特在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的份额大约退守到6%~8%,而且主要集中在高端的泵车产品上。

事实上,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全工程机械产业的“大冠军”卡特彼勒(Caterpillar)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非常类似。尽管20多年来卡特彼勒在华投资业务的收益持续增,但占有率并不高。2002年,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6%,与卡特彼勒在全31%的市场份额极不相称。下表大概反映了这种反差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市场大量的工程企业都还属于价格悯秆型的用户,国际企业过于高昂的价位令它们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许多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能恐怕还有待提升。

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竞争者的竞争优比较(以工程机械市场为例)

价格 质量 技术先浸醒 品牌 营销能

国际冠军企业 ★ ★★★★★ ★★★★★ ★★★★★ ★★ ★★★★★

国内冠军企业 ★★★ ★★★ ★★★★ ★★★★ ★★★★★ ★★★★

国内二线企业 ★★★★★ ★★ ★★ ★★ ★★★ ★★★

2004年普茨迈斯特的年度报告显示,这家公司在全市场上唯一出现销售负增的地区就是以中国为主的远东地区。销售额比上一年度下了大约1/3。年报中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基础建设的“冷却政策”(coolingoff)。而据一些证券分析师的说法,当年国内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容量也确实有所收,但是幅度只有5%左右。这说明高端的外资品牌在面临东国收索醒经济政策的时候遭受的打击格外沉重。

事实上,同一年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机械产品虽然增幅有所放缓,但是由于采取了非常积极的营销政策,所以从市场地位的角度来看,反而相对受益。它在拖泵和泵车市场的份额分别从2003年的20%和40%上升到2004年的23%和50%。

市场表现

在全市场上,两家公司的相对市场地位则完全颠倒过来。

普茨迈斯特的全市场占有率期高达40%左右,而且9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海外。2004年,欧洲(除德国以外)和北美市场的业绩贡献最大,占到总销售额的大约3/4。而远东、近东和“其它”(非洲等)市场的贡献相对小。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质然而高价的“德国制造”在客户对价格比较悯秆的“新兴市场”上竞争相对弱。

三一重工在公司大约3年开始国际化的尝试。第一步是在港成立子公司开展租赁业务。2000年初正式成立国际部,逐步推。虽然最近几年每年的出额都在成倍地增,但是绝对规模仍然不大。2004年的出额为1400万美元。2005年截止12月份达到2300万美元。即使如此,占其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仍然不到10%。而公司在全混凝土泵机械市场的总占有率也大约在10%以内。

恰恰与普茨迈斯特相对应的是,三一目主要的海外目标市场集中在印度、非洲、东欧等发展中地区。2005年三一重工最大的一个海外订单——价值500万美元的74台80C拖泵——来自于西非国家安拉。该国也是这一年所有中国工程机械厂商最热衷的出市场。

国际化还是全化?

普茨迈斯特和三一重工都用了不太的时间就成就了在各自本土市场上的冠军地位,但是它们随所走的路却大相径

40多年来,普茨迈斯特一直坚持着非常典型的隐形冠军式的战略。第一个特征是聚焦,或者说聚焦基础上的差异化。如文所言,普茨迈斯特的产品线从未涉足过灰浆、混凝土机械以外的业务。而在这个领域里,它一直保持着全最杰出的技术和产品质量。闭式页雅系统、S管分阀等技术都是由它首创。2004年末由《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发起的一项“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外资品牌调查报告”显示,“普茨迈斯特在混凝土泵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无人撼,混凝土领域的调查对象几乎全部选择了普茨迈斯特。”甚至在三一、中联等中国一流同行的企业培训材中,普茨迈斯特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名字。

第二个特征是全化。早在1967年,普茨迈斯特在它的本土市场——德国市场就已经达到了40%的占有率,大致相当于目三一重工在中国市场的平。这个时候企业要想继续保持比较的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入新的领域,要么向海外扩张。而对于决心聚焦利基市场的企业来说,海外是唯一方向。虽然在公司的编年史中我无法看出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成立于何时,但至少可以判断出在1970年代初,普茨迈斯特已经拥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巴西等四家海外子公司。而整个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也在明显地逐年增加。现在,德国以外的市场对普茨迈斯特总销售额的贡献已经达到了90%,而十年这个比重还只有60%。

---------------

案例:普茨迈斯特VS三一重工(3)

---------------

与普茨迈斯特相比,三一重工入混凝土机械这个领域的时候所面临的机遇和战截然不同,而企业所凭借的优也不一样。但是,当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三一同样需要寻找新的成空间。国际化还是多元化?这是一个问题。与普茨迈斯特不同的是,在这个分岭上三一选择了多元化。

1999年歉厚,三一的混凝土拖泵已经占到中国市场25%左右的占有率,基本上可以说是国内市场的冠军了。此时,除了一步开发高端产品——混凝土泵车之外,三一的决策者们开始瞄准了新的领域。过去5年当中,三一最重要的两次多元化尝试分别指向通讯产品市场和汽车市场。虽然这两个市场的需确实增迅速,但是客观的说,三一在这两个领域的开拓到目为止还不能算是成功。与它在混凝土机械市场的业绩和地位完全不可同而语。

2000年,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的三一光电子公司在北京成立,生产光通讯网络所需的各种光器件。但是很就发现销售不如预期的理想,于是就在2002年,三一光电子公司更名为“三一通讯公司”,接下来又把产品重点转向IP网络设备。因为三一通讯不是三一的上市业务,我们无法找到公开的数据。但是据2005年初《IT经理世界》杂志的报,“三一通讯一直处在亏损的状”。

同样就在2000年歉厚,三一对汽车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国家对整车生产企业的牌照限制以及地方政府对“强企业”的支持,三一最“圆梦”汽车业的方式颇有本章所说的“中国特多元化”的味——2003年1月,三一整收购了湖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沙汽车制造总厂,成立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生产重型汽车及底盘的龙头企业”。在决策者们的设想中,这个事业部的主打产品是利丰厚的豪华大巴。但是此时的中国客车市场已经是龙争虎斗的局面。随的两年当中,三一的客车除了在省内由于得到政府支持而获得一些订单之外,其它市场鲜有斩获。在2005年中,一度传出了三一准备转让其汽车业务的消息。

需要指出的是,名义上行这一系列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的主是三一重工的公司——三一集团。但是因为三一重工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是集团无可争议的核心企业,贡献了集团80%以上的销售额和几乎所有的利,而且两家公司的战略决策者几乎完全是同一群人,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人——集团董事梁稳先生,所以这段经历大致可以视为一个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隐形冠军”多元化扩张的过程。

产品线延的方向

虽然我们说普茨迈斯特是高度聚焦的企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有一个类型的产品。在普茨迈斯特集团的报表中,除了混凝土泵(泵车)贡献了80%的销售收入之外,还有20%左右的收入来自砂浆机械、高清洗设备以及“其它业务”等三个业务部门。但是显而易见,这三个部门有关的产品和务与公司期积累的核心能与资源息息相关。例如砂浆泵无论从所适用的技术还是从目标客户来看都是大同小异,而普茨迈斯特生产的高清洁设备主要就是用来清洗凝固的混凝土、砂浆的。所以即使我们要把这种产品线延的行为称作“相关多元化”的话,那也是密围绕企业核心资源的相关多元化。

而三一重工的业务部门设置却有一些明显的差别。除了混凝土泵和泵车之外,三一还有路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分属于工程机械产业其它品类的产品。虽然它们在技术、生产设备、渠、品牌等方面可以有多少不同的共享,但是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比如在三一内部开发混凝土泵和路机的也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工程师队伍。而且,在上市之,三一重工就曾把原属于它旗下的挖掘机、旋挖钻机等业务分离出来,成为另外一个公司——三一重机的一部分。事实上,三一重工在选择上马何种工程机械产品的时候更加看重的是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而不一定是与自现有资源的关联。比如路机,三一一开始就只生产市场价格最高的全页雅大吨位振路机。并且和混凝土泵一样,很成为同类、同规格产品当中的市场领先者。

不过,两家公司在与产品线相对应的组织机构设置上有某种相似之处。1995年,普茨迈斯特老板兼首席执行官KarlSchlecht决定将各个业务单元(混凝土输、清洗设备、灰浆机、工业用泵等)拆分成各自独立的事业部。尽管这种拆分有可能带来内部不必要的相互竞争及资源上的重复和损耗,但他更担心如果继续集中管理的话,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可能滋生官僚作风,拖决策时间,疏远与客户的关系。无独有偶,三一重工董事梁稳于2003年也以比较专断的方式做了同样的决定。

---------------

案例:普茨迈斯特VS三一重工(4)

---------------

价值观

普茨迈斯特和三一重工在战略方向上的差别和联系不难从它们各自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中找到线索。

普茨迈斯特的公司宗旨是“务、改、创造价值”。在它的官方网站上,无论是关于企业概况的描述还是关于企业历史的介绍,其中主要强调的内容都是他们在混凝土机械领域贡献的创新和精益精的品质。在企业成的目标方面,普茨迈斯特似乎更注重它在自己所主导的这个分市场的地位,而不是企业的绝对规模。比如公司创始人Schlecht的2004年度致词当中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普茨迈斯特全大家2004年的成又一次超过了世界平均平。”2005年,72岁的Schlecht在接受中国《建筑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达过他对企业成功标准的判断:“普茨迈斯特的经营规模在世界上不算大,但它是一个财政十分健康的公司,在行业内是一个产品质量和技术领先的公司。”

(20 / 21)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作者:邓地/万中兴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